咨询文库

从国企到外企

发表时间: 2022-10-31 21:00:00

作者: 徐庆

来源: 迈奇咨询原创

浏览:

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跨文化沟通越来越成为职场人必备能力。在跨文化工作环境中,如果国内经理人不能克服个人工作理念/跨文化理解/职业化的不足,就很难充分展示自己能力,拓宽个人发展空间。

 案例基本情况: 

冯强,男,35岁,机械本科毕业,某国企机械公司维修工程师,酷爱英语,业余时间努力练习英语听说,并报考获取了报关员证。为了发挥英语特长,于2006年进入江苏某美资公司,任物流主管,负责公司报关业务。从国内公司进入外企,对冯强是一个转折点,自然开心不已;但工作时间长了,冯强就发觉公司有诸多方面需要改善,但苦于无法得到美籍主管信任,时时郁郁寡欢。他希望能够改变这种现象,遂和咨询师讨论此问题。 


经过详细讨论和分析,冯强逐渐认识到:自己虽可以和外籍上司用英语沟通,但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还是了解不深,经常用国人思维方式看待西方人做事习惯,因此经常和外籍上司发生冲突。其次,个人工作停留在操作层面,如想进一步提升,必须加强物流专业理论学习;如果能从相对系统的层面看待自己的工作,就可能和外籍主管达成一致,从而使个人建议容易被采纳。第三,受传统文化影响,自己表达比较叙事,而不善于提纲挈领,受限于文化差异,个人口头表达和书面文件都不易被外籍主管重视。 


针对上述问题,咨询师建议如下: 


  • 业余时间加强物流专业理论学习。为熟悉西方人思维方式,学习原汁原味的管理理论,建议到上海书城选择相关英文书籍。如尚有余力,可以扩展至生产运营方面的英文原版书籍;

  • 在与上司的书面文件沟通中,尽量学习用商务表达方式,言简意赅,必要时可参照英文版《Business Communication》。 

  • 注意训练自己站在外籍主管角度考虑问题。经常问自己:如果这个问题发生了,站在主管角度,我该怎么办?思维训练时间长了,就可以培养出个人能力,也能换位思维,和上司的沟通就比较容易了。 

冯强是个很自律的人,和咨询师沟通后不久,他就开始了计划中的学习。一年后再和咨询师交流时,他很开心地谈到,自己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现在和外籍上司沟通非常顺畅,上司也很器重自己。充满自信的他,下一步要以专业的姿态冲刺物流经理的职位了。 


案例评论:

 这是很典型的从国企到外企的职场人士案例。现在毕业后直接进入外企工作的职场人较为多见;因为较早的外企社会化,未受国内传统企业影响,他们很容易适应外企氛围,工作起来相对容易一些。而对于那些有过国内企业工作经历的外企职业人,初进外企转换难度更大一些。存在障碍主要包括: 


  • 理念障碍。西方公司要求更多的个人主动性,而国内企业以服从上司为先。如果把在国内企业养成的习惯带到西方公司,很容易被外籍主管视为工作不主动;态度不积极。 

  •  沟通障碍。我们中国人叙事,喜欢先讲原因,最后再讲结果;而外企商务环境更注重事件结果,然后才是发生原因及解决方法,逻辑性强。咨询师曾不止一次听到不同层次的客户外籍主管抱怨下属中国经理人水平太低,理由是:讲了半天,也不知道他们要讲什么。这在很多时候就是跨文化交流障碍,不一定说明其下属中国经理人的其他能力欠缺。在跨文化工作环境里,沟通占了很大比例。在外资企业环境里,就得学会用外资经理人的方式表达。 

  • 职业化障碍。由于原有局限性,中国大陆经理人职业化程度相比于台湾/香港/东南亚华裔经理人的水平要低。最近几年,由于大陆经济发展迅速,这个差距在逐渐缩小。但相对于西方公司的要求仍有差距。
     

从国内企业到外企,要有较好发展,必须认识到上述障碍影响,用个人努力跨越到跨文化工作环境中。事在人为。冯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这一切。  


有关职场人士职业转换的更详细内容,请点击:职业规划咨询,让职业转换不再忧

0
你的喜欢,就是我坚持写下去的能量器
好文推荐
已有0人推荐
文章推荐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
鄂ICP备11011478号